來源:中國教師報 2021-11-03
班主任是重要的教育工作者。尤其是在“雙減”背景下,班主任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及教育實踐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(fā)展,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及家校社協(xié)同育人的質量。認識、理解當前班主任專業(yè)發(fā)展的困難與障礙,在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更明晰的發(fā)展策略非常必要,而且具有可能性。那么,班主任如何才能擔起這份責任?為此,記者采訪了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家成。
中國教師報:您雖然是大學教授,卻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扎根基礎教育領域,對中小學班主任工作進行深入實踐、探索與研究。在您看來,面臨“雙減”,班主任專業(yè)素養(yǎng)的提升空間在哪里?
李家成:我認為這涉及班主任成長過程中的自我突破能力問題,暫且稱之為班主任帶班的“破繭力”,班主任的自身成長離不開外在的影響、引領,更離不開自我內在的主動深造。在此前提下班主任才能跳出經驗,創(chuàng)造自己的工作格局,實現(xiàn)班級建設的變革,實現(xiàn)“全人教育”。
“繭”在何處
中國教師報:“繭”是什么?是什么現(xiàn)象讓您有了這樣的認識與思考?
李家成:我認為“繭”不是他人強加給班主任的枷鎖,而是班主任自己在工作、成長過程中的形成物。它伴隨班主任的整個職業(yè)生涯,影響班主任對自身工作發(fā)展的看法、做法及想法。
例如,班主任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,等待學校安排工作的態(tài)度,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、對班級屬性的定位等,都產生、形成于班主任的工作過程中如影隨形地影響著班主任的工作狀態(tài)與工作方式。這些“繭”真實存在,但班主任很可能意識不到,或者沒有主動發(fā)現(xiàn)、感悟、體驗它。不管是工作了20年的老班主任還是剛上崗的新班主任,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會產生很多想法,都會基于這些想法加以實踐,這是好事。但這些想法在實踐過程中,如果衍生出消極因素,就可能變成班主任再發(fā)展的“繭”, 需要突破它。比如極端、抱怨、氣餒等情緒。
中國教師報:這種極端、抱怨、氣餒的情緒是由什么原因引發(fā)的?
李家成:例如與家長的合作,有的班主任會覺得那是額外的、純粹的付出性勞動;但有的班主任會樂在其中、享受合作的成果。這種差異直接影響班主任的工作狀態(tài),影響學生在班級里的內心體驗與感受。班主任在認清、反思、重構自我的過程中,要敢于自我否定,突破事業(yè)的天花板,這是一種智慧、一種勇氣,也是一種觀照學生生命的教育格局。
中國教師報:“繭”之所以成為“繭”,是不被察覺、無意識的結果。班主任缺少自覺的根源何在?
李家成:一是因為不夠自知。絕大部分班主任看不清班級是培育學生社會化的天然公共場域,由此導致班主任角色定位的偏離,總是在管控思想指導下打轉轉。國際化背景之下,我們看到美國、英國沒有班主任制,就認為中國也應該沒有。但很少有人看到冰島、新西蘭、新加坡等國家是有類似制度的。我們應充分認識班主任角色的特殊性和班級建設的內涵,看到并發(fā)展自身制度的優(yōu)勢,揚長避短,這是班主任的必修課。
中國教師報:班級建設的內涵是什么?
李家成:班主任是實現(xiàn)綜合育人的教育工作者,是教師團隊的領導者,是與家庭、社區(qū)合作的關鍵人,是確保中小學教育系統(tǒng)運行的重要主體。班主任與學生及相關學科教師、家長、社區(qū)工作者合作,共同促進班級生活的發(fā)展,讓學生及更多主體在班級生活中獲得發(fā)展,這樣的教育實踐就是“班級建設”。
中國教師報:不自知是形成“繭”的第一個原因,解決了這個問題,就可以實現(xiàn)自我突破嗎?
李家成:還有第二個原因,那就是班主任不夠自強。班主任的思維方式、工作方式、發(fā)展方式往往囿于傳統(tǒng)經驗里。班主任應時常自問,“我”有沒有通過積極、主動、創(chuàng)造性的實踐研究把教育的豐富性、可能性變?yōu)楝F(xiàn)實?
教育教學改革成就了許多有想法、敢于實踐、潛心研究的教師,而反觀班主任群體的發(fā)展狀態(tài),優(yōu)秀者相對較少,這也是制約班主任發(fā)展的“繭”。班主任往往將自己定位為服務于學科教學的人,更看重各類學科成績,也更看重自己以學科教師角色獲得的教育研究成果。而對班主任工作則以“副業(yè)”待之,投入的時間與精力遠遠不夠。所以,我們需要正視自身的班主任角色,視其為“主業(yè)”,深入研究與實踐,真正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。
中國教師報:“雙減”政策的出臺,更加突出了班主任擴大工作半徑的必要性,當班主任是家校社的核心時,其主動性自覺性直接影響著工作質量和師生的精神生活質量。
李家成:是的。有的班主任最怕與家長打交道,心想“50名學生都夠自己忙的了,再來100名家長簡直要了命”。相反,有的班主任想的則是“就算給我100名學生、200名家長也不怕,看我怎么影響他們”。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會產生不一樣的工作狀態(tài)。所以,束縛班主任的“繭”是思維方式、工作方式,也是發(fā)展方式。
中國教師報:班主任走上自知自強之路,由此獲得的成就感會大大增強工作自信,形成良性循環(huán)。
李家成:對,這就是“繭”形成的第三個原因,班主任不夠自信。面對同事、學生、家長、理論研究者,面對各種各樣的變革,班主任是否足夠自信?是否有底氣?班主任的心理狀態(tài)應是“我完全有這樣的能力和基礎”,而不是處于一種失語狀態(tài)。
江蘇省常州市龍虎塘實驗小學班主任陳亞蘭和她的同事已經連續(xù)3年組織學生、家長慶祝“中國農民豐收節(jié)”。有人問,“中國農民豐收節(jié)”跟教育有關系嗎?班主任能做些什么?班主任要看到了解農業(yè)、農村對學生發(fā)展的重要價值,發(fā)揮創(chuàng)造性,幫助孩子補上農業(yè)、農時、農事這一課。
我想表達的是,盡管教育部門沒有要求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,但是學校、班主任看到了它的價值并加以實踐,這種主動“破繭”意識源于班主任對工作延展與突破的自覺。
“破繭”何處著力
中國教師報:具體說,“破繭”應在何處著力?
李家成:我認為可以從有研究的實踐、有溫度的體悟、有品質的交往三個方面著力。
具體說就是用研究者的眼光直面學生的發(fā)展,用心并不斷創(chuàng)新實踐,專注于一隅,執(zhí)迷于一事。
中國教師報:就是說,班主任要把工作擴展到為學生的人生規(guī)劃進行奠基上,而不是局限于對學生進行在校的常規(guī)管理。
李家成:是的。我們打破這種工作思維,要著眼于更廣泛的空間。還是以“中國農民豐收節(jié)”為例,隨著社會的進步,學生對于自然、天地、農業(yè)已經比較陌生,若班主任能用研究學生的眼光看看他們到底有什么、缺什么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有太多事情可以做。
因為我目前大學任教,學生升入大學甚至讀碩讀博的時候,我們會看到這一代學生身上的擔當、創(chuàng)新精神,但同時也會看到不夠自知、不夠自明等特點。帶大一新生的時候,我總會聽到他們抱怨專業(yè)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,學校也不是自己想要的,只不過是為了考上“985”學校才踩著分數線進來的。于是,因為執(zhí)著于“985”,卻丟掉了很多東西。
我們需要以學生為研究起點,用心培養(yǎng)學生,為其終身發(fā)展領航,而不是考入名校就萬事大吉。
中國教師報:以學生為研究起點,實踐有溫度的教育,這種培育理念帶給學生的改變不僅是現(xiàn)實層面的,更是精神層面的。
李家成:精神層面的培育更需要班主任有溫度的陪伴。我曾與來華東師范大學讀博的美國學生聊天,問他們小學畢業(yè)后有沒有去看望過小學老師?他回答沒有。但我們的班主任與學生不是這樣的交往狀態(tài),無數班主任與學生及家長終身交往,來自學生的情誼是老師一生的財富。
中國教師報:有品質的交往會給班主任自身成長注入怎樣的活力?
李家成:有品質的交往指與優(yōu)秀的班主任交朋友、與理論研究者交朋友。有句話說,和勤奮的人在一起,你不會懶惰;和積極的人在一起,你不會消沉;與智者同行,你會不同凡響;與高人為伍,你能登上頂峰。
我是大學教師,與許多中小學教師有交往。有人覺得大學教師是助人的角色,實際上根本不是,我們是相互學習的關系。比如上海臨港實驗中學的班主任董雪梅,她積極探索建班育人的有效方法,經常利用假期帶領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研學旅行活動,在實踐體驗中增進與學生的對話交流,實現(xiàn)校外活動的教育性、綜合融通性,助力學生的生命成長。她組織的“七色花中隊”和浙江武義“小水滴中隊”合作開展的“探尋古村落文化”研學旅行活動,是“多主體跨時空合作學習”的全國首例。您看,與這樣優(yōu)秀的班主任交往,我多么幸運啊!這是寶貴的向優(yōu)秀中小學班主任學習的契機。作為一名大學教師,我可以這樣想、這樣做,中小學班主任也可以這樣想、這樣做。與優(yōu)秀的班主任交往,就會增強自己的“破繭力”。
創(chuàng)新班主任工作方法,也許正是突破發(fā)展之“繭”、工作之“繭”的有效途徑。總之,富有研究性的實踐、有溫度的體悟、高品質的交往可以成就更多的班主任,形成班主任發(fā)展的新格局。
“未來”是何模樣
中國教師報:您分析了“繭”的成因及破解之道,那么“破繭”之后的班主任可能“升級”為哪些角色?
李家成:可以有多種角色,首先我特別想突出一個角色,班主任是“適應性專家”?!斑m應性專家”一詞還是我從新西蘭教育部首席顧問斯圖爾特·麥克諾頓教授那里學習來的。有一年,我陪同他到上海一所小學考察,那天班主任正在組織一個有關中秋節(jié)的主題活動?;顒油ㄟ^學生展示、親子交往、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等形式展開,師生樂在其中。斯圖爾特·麥克諾頓教授看完以后說,中國班主任就是典型的“適應性專家”。當時我不熟悉這個詞,便請他寫下來,我查閱后發(fā)現(xiàn)“適應性專家”是國外教師的最高境界之一。
班主任需要面對不一樣的學生,隨時注意班級環(huán)境的變化,一切都需要直接面對。小到班徽設計,大到主題班會構思,甚至家校溝通用詞,背后都蘊藏著班主任對每個學生發(fā)展的關注與研究。這極具挑戰(zhàn)性,班主任要具有豐厚的積淀,并具備將潛能“變現(xiàn)”的本領。
其次,班主任還是班級教師團隊的領導者,是家校社協(xié)同育人的領導者,這需要擁有綜合融通的能力。
中國教師報:班主任是領導者的地位如何體現(xiàn)?
李家成:談到教師隊伍建設的時候,我們脫口而出的往往是備課組或者教研組??墒?,站在班級學生的角度,就算語文備課組有10位教師,但真正與一個班學生有聯(lián)系的只是其中一位教師。那么,站在學生與家長的角度看,學校里哪個團隊最重要?是教這個班的全體教師所組成的團隊。這個團隊恰是學校長期以來缺乏關注、基于班級的教師團隊,而班主任就是這個團隊的天然領導者。
作為班主任的成就感、意義感和價值感在于怎樣對待學生,怎樣全身心地理解、支持、幫助學生,助力每個學生的成長。所以,每位班主任在自我的教育生涯中都難免會作繭自縛,但更需要破繭成蝶、翩躚起舞,感悟生命拔節(jié)的美好。
(李家成,華東師范大學教授,華東師范大學“生命·實踐”教育學研究院研究員,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執(zhí)行副院長。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、基礎教育改革與發(fā)展研究所研究員)